公园地区天然草场辽阔,水草丰茂。在汉宣帝神爵元年“充国引兵至先零所在。虏久屯聚,解驰,望见大军,弃车重……卤马牛羊十万余头”。畜牧业的发达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公园地区的独特的农牧结构,包容了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等多民族在此繁衍生息,造就了公园内多种宗教文化共生、多种制度文化并举、民族风俗文化迥异的文化体系。在多种文化的影响下,公园地区的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公园地区的海西蒙古族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生活、生产方式。公元1509—1559年东蒙古进入海西,1636—1645年西蒙古进驻海西,由于战争、部落争执、历史演变,产生了东西蒙古融合的,独具特色的海西蒙古族生活习俗,因此在海西蒙古族的婚礼赞、祝词、民歌等民俗文化中大量讲述的是迁移历史、山川河流、地名人物等,保留了几百年的历史遗迹。
海西蒙古族的婚礼按说亲、定亲、迎亲、婚宴等主要程序进行。迎亲是在结婚典礼前几天,男方将整羊等礼物送到女方家,称为送佐萨、德吉礼节;再进行触动蒙古包墙根围子之礼、迎亲礼,同时,新娘的父母及亲属给新娘陪嫁的礼品,送到新郎家。婚宴过程中要先后举行新娘起程礼,送亲途中歇饷礼,结婚典礼仪式,在新房拜佛和祭火仪式、整羊席、上马宴,揭幕仪式,解除禁忌之礼等活动。
海西蒙古族严禁血亲(以男女双方上下五代为界限)结婚,对人类血缘纯洁,保持和提高人的素质有极大的推进价值;对历史文化、民间艺术有极其重要的传承价值;对优良道德的传承和教育有重要的作用,对蒙古族传统文化、习俗、发展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人类学、民族学、民间文学的研究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2006年,海西蒙古族婚礼被评为青海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西蒙古族婚礼
海西蒙古族是蒙古民族和硕特部的主体,和硕特部是西蒙古四部之一,由于长期群落独居,因此礼俗风尚独具特色。海西蒙古族在孩子未长到三岁前,孩子的胎毛不准剪发、不准染尘、不准洗梳;剪发礼首先要掐算剪发吉祥日;仪式首先剪发贵人开第一剪,其次是家剪,三是客剪;参加剪发礼的客人要给被剪发孩儿赠送礼品;一是哈达,象征吉祥如意;二是年幼母畜,象征财富,是孩子的第一笔财产,它与孩子一起成长、繁殖;剪发礼赞词是对孩子一生的教育珍言。
海西蒙古族剪发礼体现了具有民族信仰和崇尚观念的价值趋向,并立足于海西蒙古族人生礼俗之首,所以,它具备了民族习俗、史料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海西蒙古族剪发礼具备了传承歌曲、赞祝词的重要作用,使剪发礼歌曲、赞词得以保存。海西蒙古族剪发礼赞词和歌曲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反映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生活习俗及长辈对晚辈的关心呵护和寄托等,蕴涵着教育、哲理、思想等方面的丰富内涵,使其成为剪发孩儿的人生第一课。2006年,海西蒙古族剪发礼被评为青海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西蒙古族剪发礼
祭火是蒙古民族传统的祭祀活动之一,也就是祭火神、祭灶神。分个户祭火、集体祭火、定期祭火和不定期祭火几种形式。青海海西蒙古族一般在正月初一祭火。集体祭火一般在节日和盛大活动上举行。
定期祭火,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传说是火神密仁扎木勒哈降生的日子,崇拜火的蒙古民族最隆重的“祭火”仪式就在这一天举行,届时,家祭词中有经文,有的深奥,有的通俗,都是优美的韵文。祭奠火神要用羊胸叉、奶食品、酒等供品。通常将胸叉、羊油、冰糖、奶酪、柏叶、哈达等,用白色羊毛线缠绕九圈后煮熟。
到了晚上上灯时辰,在灶膛内填入红柳根、香柏片,上围干牛粪,将灶火点燃。“祭火”时,男主人双手托起煮好的羊胸叉放入火中,享用“祭火”的“口福”。全家人对着火焰向火神祈祷。
青海海西蒙古族继承和发扬古老的祭火民族传统,将最小的儿子叫做守火盘的人,即含接续香火之意。2011年,海西蒙古族民间祭火被评为青海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蒙古族民间祭火
公园地区蒙古族生活在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文化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服饰文化,以其鲜明的民族风和地区特色闻名于世,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蒙古族民间刺绣多以服饰和棉、毛、化纤等日用品为绣物;服饰方面有辫简、腰带、鞋袜、领口、头箍、围肚等;生活用品方面有枕顶、烟袋、钱包、针扎、荷包、刀鞘等。这些刺绣用品,大多是作为礼物和信物馈赠亲友和情人。2011年,吴英·其木格凭借海西蒙古族服饰制作技艺(蒙古刺绣)成为青海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蒙古刺绣
木雕是蒙古族高超的手工艺品之一,曾在上海世博会上参展给各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公园内木雕刺绣发达的郭勒木德镇已成功申报为国家级木雕刺绣之乡。
木雕艺术在蒙古族中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海西蒙古族木雕在造型上可以分为人物,如:成吉思汗、忽必烈等历史影响和日常生活中的人物肖像。动物造型则有牛、羊、马、骆驼、狗、猫等草原上常见的动物。生活生产用品包括蒙古包、木碗、酒杯、鼻烟壶等,以及富有民族特色的玩具如:达罗牌、蒙古象棋等。
海西蒙古族艺人通过木雕来表达他们的日常生活,而生活在草原上的他们缺乏专业的雕刻工具,所以牧民的蒙古刀就成了主要的雕刻工具。
海西海西蒙古族木雕主要是采用当地普遍生长的野生红柳、白刺等植物作为雕刻材料。木雕形态古朴自然,毫无矫揉造作,写实性极强。
海西蒙古族木雕
copyright 2014-2022 MT.kunlun geopark all right resaved